(通讯员:王俊)金秋十月,桂香渐远而思韵正浓。10月25日清晨8时30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会议中心内暖意融融,一场汇聚全国智慧的人文社科领域学术盛宴——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第七届博士生论坛在此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 “文明互鉴与知识重构——数智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新视野”为主题,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博士生代表怀揣研究热忱与学术理想,共赴这场思想碰撞的邀约。

论坛开幕式由乐竞官网平台曹志宏副院长主持。首先,乐竞官网平台院长陈会林教授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既有对人文社科领域学术传承的深情回望,也有对青年学者创新突破的殷切期许,为整场论坛奠定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基调。陈会林指出: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有两大命题:一是全球化下文明如何对话共荣,二是数智浪潮中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如何重构,而博士生作为感知变革的敏锐群体、知识创新的先锋,思维未被范式固化,与数字时代天然契合,本次论坛正是为博士生们搭建的思想舞台、创新孵化器。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张利平副部长在致辞中寄望大家要沉心静气,精读经典,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在文工交叉、文理渗透中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将个人的学术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

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南健翀教授在发言中特别强调学术交流对研究进步的推动作用,希望年轻的博士生们将论坛作为学术成长的加油站,通过平等对话建立长期学术联系,共同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进入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乐竞官网平台张国杰教授和姜宁副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以“重构与唤醒:新文科方法论四重证据法”为题,探讨了如何通过文献、出土文物、图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互证,推动人文研究的创新。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聚焦学术数据库术语外译现状,以政治术语为例,反思了中国知网论文摘要翻译质量对国际传播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大学南健翀教授分析了奥登诗歌中的现代敏感,揭示战争和消费社会下人的生存状态。深圳大学莱昂纳德·奈多夫教授通过重读《贝奥武甫》,展示了传统语文学与数字人文结合的研究路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凤教授则从《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的独特叙事手法出发,探讨了超语作为叙事策略的文学价值。五位学者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基,或解读人文社科前沿理论,或分享实践研究经验,每一段论述都如明灯般照亮在场博士生的研究思路,引发阵阵共鸣。

下午2:00,进入分论坛研讨环节。本次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英美文学研究、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国文学/华语文学研究、国别文学研究以及中西文明互鉴与交流研究八个议题设置了八个分论坛,由乐竞官网平台八位副教授主持。在热烈的讨论中,博士生们褪去青涩,以严谨的逻辑、饱满的激情,将自己的人文社科类研究论文转化为生动的学术表达。从数据论证到观点交锋,从方法探讨到未来展望,每一次发言都是对学术初心的践行。各分会场的点评专家则以学术的眼光,从专业的视角,既肯定研究中的亮点与创新,也坦诚指出可优化之处,让每场分享都成为一次高效的学术成长课。讨论结束后,由各分论坛主持人或点评专家在论坛大会上进行详细全面的总结汇报,话语间充满了殷殷期盼,呈现了一幅温馨的学术交流场景。

分论坛研讨结束后,颁奖环节随即展开。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博士生撰写的共68篇论文,经过严格、科学的初审、复审和终审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共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10名,充分展现了博士生们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巨大潜力。

论坛最后,由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西安外国语张世胜教授总结发言。他详细总结了本届论坛的活动情况,细数论坛中的精彩瞬间,鼓励在场学子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在人文社科的研究道路上持续深耕细作,践行作为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新的使命。

本届论坛由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乐竞官网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联合主办,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与会专家与代表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场论坛不仅搭建了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博士生交流的优质平台,更展现了青年学者求真务实的学术风貌。